环球头条:南极归来!西北大学两名南极科考队员圆满完成科考任务

2023-04-20 12:41:34 来源:西北大学

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雪龙”号于4月3日、“雪龙2”号于4月6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这也是我国第三次实施“双龙探极”。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张玉柱副教授和地质学系博士后刘兆顺利完成各自科考任务,分别乘坐“雪龙”号、“雪龙2”号顺利归来。

城市与环境学院张玉柱副教授和地质学系博士后刘兆出发前与“雪龙”号合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主要围绕南大洋重点海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与反馈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考察工作,经过5个多月的现场作业,顺利完成南大洋有关海域和南极大陆有关区域的调查任务,以及中山站到南极冰穹A断面所有站点的冰雪环境监测、天文观测和伊丽莎白公主地等区域的冰下地形探测,组织实施了多个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同时,完成了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物资补给和人员轮换。

在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张玉柱主要对难言岛上赋存的冰碛物和上升海滩沉积物进行了样品采集,以开展末次冰消期以来冰川消退历史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该研究对于理解难言岛区域环境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张玉柱在难言岛采集古海岸线基岩样品

刘兆曾经参加了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2016.11-2017.4),这是他第二次赴南极开展地质科学考察工作。在本次科考中,刘兆在中山站驻站期间,与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光高博士一起,乘坐直升机在距离中山站90~130km处的茹尔群岛和西福尔丘陵扎营,进行超高温麻粒岩及其围岩样品采集,以开展深熔机制、变质演化历史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该研究对理解冈瓦纳大陆在东南极的聚合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在西福尔丘陵开展野外地质考察(营地照片)

刘兆在茹尔群岛(梅瑟半岛)采集麻粒岩样品

在完成野外考察和科研样品采集工作的同时,张玉柱和刘兆还主动作为、恪尽职守、服从指挥,积极践行“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在考察过程中积极参与到中山站物资装卸等工作之中,付出了艰辛和汗水,为我国南极科考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西大力量。

参与“海冰卸货”和“直升机摘/挂钩”等卸货任务

x 广告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