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伴随着一阵阵此起彼伏的轰鸣声,25台挖掘机在清晨的迷雾中拉开了一天碎石作业的序幕。装有破碎锤的机械钻头日复一日地在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洼垤乡589亩石头地里凿碎硬石、填土平地,到场的人无不被那气势恢宏的场面深深震撼。在严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战略的基础上,元江县紧盯“为人民谋求更幸福的生活”目标,将“干部敢想、地方敢闯、企业敢为、群众敢首创”的“四敢”精神充分融入洼垤乡这场战天斗地的土地整治当中,坚定信心、铆足干劲,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的石漠化治理之路。
干部敢为。洼垤乡常年干旱少雨,加上属于喀斯特地貌,遍地密密麻麻的石头极大地制约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继续死守着沉睡的石头山必定跟不上时代进步和人民发展的脚步。为了让群众有更多可以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良田好地,元江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谋划如何因地制宜提高土地利用率,“啃下”石头山这块硬骨头,成了统筹发展绕不开的“硬任务”。县土地整治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全面开展适宜性耕地调查,充分挖掘补充耕地潜力,按照入库一批,验收一批,实施一批,包装一批,规划一批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建设。经过反复现场调研和技术评估,县乡村组干部统一思想,说干就干。项目于2022年12月破土动工,计划投资1980多万元,结合石漠化区域整治,可新增耕地425亩,新增耕地率达72%以上,受益820余人。届时,石窝披“绿装”、荒山变青山不再是“痴人说梦”,而是实实在在摆在人民面前、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民生发展壮举。
地方敢闯。洼垤乡党委政府积极践行“敢闯敢试”精神,大力发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的洼垤精神。精心编制土地综合利用方案,充分发挥基层自治能力,将村办公司搬上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大舞台。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元江县沃元公司和尼白村农业现代服务公司提前介入,全程协调服务,项目完工后,尼白村农业现代服务公司将整治后的土地从群众手中全部流转过来,然后以280元每亩流转给元江县沃元公司开发,闯出一条“党建引领+土地整治+公司+乡村振兴”的路子,将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沃元公司收入、群众收入“三赢”。该片土地流转后,第一年计划种植玉米,预计产量19.13万公斤,产值可达47.84万元;第二年计划种植烤烟,预计产量4.25万公斤,产值可达127.57万元;以后按相关规定,并结合市场情况适时调整种植结构,通过五年的探索,实现人民群众、村集体经济、企业公司三方共赢。
企业敢干。将近600亩的土地和1980多万元的投入给参加竞标的公司来了一个“下马威”,很多公司在听到要在石头里驻扎半年以上更是被纷纷“吓退”,但元江县热地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敢参加也真敢干。每天清晨,100余名工人和25台挖机同时开工,震耳欲聋的声音不仅是钻头“啃”石头的抗争,更是造福老百姓的坚定决心。大块大块的石头被破碎后,就地利用作为地埂被整齐堆砌,之后“客土”回填造地,层层梯地一点一点被整治出来。工程还配套25个水池、12.8千米管网和7.4千米机耕路等设施。施工难度极大、成本高,挖机破碎锤上的铅钢两三天就要换一个。看着干部群众非常支持配合,施工方也从刚进场的摇头说“不可思议”变成了点头说“必须坚持。”施工负责人张福民表示:“开弓没有回头箭,即使亏了也要咬牙干下去,因为这是为老百姓造福的民生工程。”
群众敢首创。由于石漠化非常严重,当地最大的发展瓶颈是人均耕地较少,老百姓深谙“挪不动石头家,就粉碎压脚石”的道理,非常支持把荒山石地改造成耕地的项目实施。都堵三组组长杨林博表示,望着家门口的大石头,一直都有要把它破碎的念头,现在项目落地了,我们心里的“石头”也就落地了。整村当前的重点工作就是全力协调配合服务好这个项目,群众殷切希望早日建好、早日盼有公司进来,这样不仅可以盘活闲置的耕地,解决村中没钱办事的问题,村民们还可以在公司基地就业、学技术、学管理,真正实现“搞活一片地,造福一方人”。
“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精神已然成为鼓舞全县人民奋发向上、苦干实干、开拓创新、争先有为的磅礴力量。元江县将在年内启动12个土地整治项目,预计可增加耕地面积2496亩、水田1919亩,粮食产能188.9万公斤,耕地占补指标流转收益15000万元,“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云南网通讯员 王钇涵 摄影报道